【措施】
1.模板支架及墙模板斜撑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,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,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。如为湿陷性黄土地基,应有防水措施,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变形。
2.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,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,柱箍还应适当加密。
3.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,支撑是否牢固,穿墙螺栓是否锁紧,发现松动,应及时处理。
4.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,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cm,然后均匀振捣;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,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.0m,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。
5.为防止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,应在外墙每隔1m左右设两根拉条,与构造柱模板或内墙拉结。
【分析】
墙体垂直偏差大,超过规范要求。有的整个一道墙都很严重,有的只是一端倾斜严重。墙体垂直偏差过大将影响楼板搁置长度,也易造成墙体局部支承压力增大。
原因分析如下:
1.支模时未用线坠靠吊,或拧紧穿墙螺栓后未进行复查。
2.大模板地脚螺栓固定不牢,模板受物体猛烈冲撞后(如外墙板的碰撞等)发生倾斜变形,事后又未进行纠正。
3.大模板本身变形,扭曲严重。
4.模板支搭不牢,地脚螺栓未拧紧;振捣混凝土时过猛,使模板发生变位。
【措施】
配备足够的模板,合理安排周转,按规范要求,现浇混凝土梁≤8m跨度的,拆模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%;跨度>8m的,拆模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%。拆模后如果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,必须经过核算,加设临时支撑。
【分析】
1.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,模板刚度差。
2.组合小钢模,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,造成模板整体性差。
3.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,螺栓规格过小。
4.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,未垫平板,也无排水措施,造成支承部分地基下沉。
5.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,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。
6.梁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,或未夹紧模板,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,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,导致局部爆模。
7.浇筑墙、柱混凝土速度过快,一次浇灌高度过高,振捣过度。
8.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,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,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。